喝酒按人数算,可以分为独酌和会饮。
独酌多真正好酒之人,酒量未必大。不管有人没人,无论有事无事,都喜欢一人喝上一口,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就很多,不惟文人墨客,凡夫俗子更多。比如我祖父和母亲。不过,我目前还没有养成独酌的习惯。
会饮即两人以上喝酒。我把会饮分为对饮(或对酌)和群饮。对饮(或对酌)即两人一起喝酒。
两人一起喝酒,是中国人饮酒的一种普遍场景。最有名的对饮,来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营造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场景。
曹操白门楼诛杀吕布后,刘备关羽张飞暂附曹操。刘备学园圃以为韬晦之计。一日关、张外出,独刘备在,曹操带兵将来访,适值青梅挂枝,煮酒正熟,邀刘备小亭一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两人凭栏聊天,由云龙而及世之英雄,曹操对刘备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语既出,吓坏了心机深沉的刘备,不过也是天助刘备,滚雷过时,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声掩饰过去。
此段两人饮酒对话,是乱世中两个顶级的政治谋略家之间借酒与天气进行的一场交锋,既有惺惺相惜,更有金戈之声暗藏,对饮无非铺垫,见识才是关键。我年轻时读小说相信“操遂不疑玄德”的结论,但年长后再读却不信这句话了。两人都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曹操没即刻杀刘备,也是睥睨天下的英雄气使然。罗贯中写刘备借雷声巧饰,无非一是说刘备机变,二是天佑宗室。
就对饮而言,罗贯中笔下曹操刘备这等对饮中勾心斗角,杀机四伏,也唯英雄奸雄堪当,是饮酒顶流,真有英雄气,却无审丑感。
“青梅煮酒斗时新”(晏殊,《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历史上真正的青梅煮酒,多是文人墨客饮酒的美好场景。文人墨客凡夫俗子若学曹刘煮酒,定落了饮酒末流,无非东施效颦。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在《山中与幽人对酌》写的,是另一种对酌场景。幽人,通常作隐士解。与李白对酌的隐士,也许李白识得,也许就是漫游偶遇倾盖如故之人。无论旧识还是山中偶遇,聊得开心,山花都是为我开,自然“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虽然“我醉欲眠君且去”典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似更真实,终不若太白缥缈,这种带着清旷仙气的对酌场景,人间也只有太白这样的人才般配。遇上这种对酌,能在边上做个侍酒的书童,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福泽。
对酌更多发生在知交之间的互访时。
孟浩然住湖北襄阳附近时,附近乡村一位老朋友准备了酒食,邀请他去做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青山绿树,临窗对饮,固然美,但最美还在故人之约。孟浩然用汉人山阳范汜与汝南张邵的鸡黍之约作比。范张二位为诸生游太学相交,各归故乡时,以两年为期作千里鸡黍之约,后两年期到,范汜千里赴约,两人拜堂而饮,尽欢而别,张劭将范汜视为“死友”。
这酒,一如范汜千里赴约时,自然喝得轻松,开心。这也就有了才喝完这顿,临别时就盼望着菊花开时,再来践约。类似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相交一生,古稀之年,不仅喝酒抢着买单,喝完还约下一场,“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
与孟浩然一身轻松访旧赴约不同,王维与道友裴迪的对饮,则另有况味。天宝年间,王维在辋口(陕西蓝田)“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十余年,共过患难的两人经常一起对酌,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会在对饮时得到释放,《酌酒与裴迪》所展现的情绪与关怀,只是被记录下来的一种。“携手本同心。”(王维,《赠裴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酒逢知己千杯少,非知己,怎能一起喝酒十余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不仅把约朋友饮酒写得如此温婉动人,其实也是描写了一种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惬意温馨的经典饮酒场景:雪天、火炉、新酒,好友会饮。当然不止对饮。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对饮场景,他乡遇故知常见,但是在“访旧半为鬼”的离乱时代,故旧重逢更难,一见面,互致问候的话未说完,便已让子女起火置酒,借着酒,说不尽离乱世道的别易会难和人间真情,前事渺茫,惟珍惜当下。
这些经典的对饮场景,充或浪漫诗意,或荡气回肠,其审美之高,非今人所能。
今人对饮,虽也多知己同调对饮,但相比前述经典场景,少了诗情画意,多了烟火气。
今人对饮,大约没了曹操刘备式青梅煮酒论英雄,不过吹牛耳根说尽功名话,依然会有;更多有孟浩然白居易的走亲访友式对饮,无论主动邀约别人还是受邀拜访;也有他乡遇故知,自然得欢饮;当然还有日常性对饮,闲来无事就约着喝酒聊天,有些类似王维与裴迪对饮。无非今人因着快速的生活节奏,疲于事功稻粱,这种对饮更世俗化,更像一种习惯,少精神层面的审美。
不过,两人凑在一起喝酒,原因固异,但不是知交不聚头,对饮属于好友之间的私密时光,话多时如滔滔江水,话少时一个眼神即举杯而饮。
欢乐能同庆,悲愁亦同情,就算只是闲情逸致,也足共享。这是两人对饮的秘密。审美虽参差,千古却同调。
作者:朱学东
中国酱香酒文化网(Jiangnews.cn)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酱香酒文化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酱香酒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851-2222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