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酒文化故事

『仁怀物种』檵木花:飘飞风里思念纸条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25-04-15 作者: 管理员
四月初,怀阳洞外山坡上,白色檵木花绽放。微风拂过,洁白卷曲的花瓣,丝丝缕缕,如飘飞的小纸条。
这是报告清明来临的花讯。因花开清明节前后,檵木花在有的地方又称“清明花”,常被祭扫者折下缅怀逝者。宋代杨万里通过观察檵木的自然生长特性,写有《檵木》一诗:“何曾结子碧于蓝,箨龙藏身始出林。剥尽青红都一色,柳条桃叶尽空心。”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清代陈廷敬用“檵木南苑花,朝开暮落何。岂无桃李色,终是易蹉跎。”的句子,感慨人生短暂和变化。
笔画复杂的“檵”字,在字意上也特指檵木这种植物,《说文解字》释其“木之奇者”。其字形来源于檵木的花朵,花瓣带状,仿佛一丝一缕被撕裂的纸条。清代《植物名实图考》称:“檵木一名纸末花……,春开细白花,长寸余,如翦素纸,一朵数十条,纷披下垂,凡有映山红处即有之。红白齐炫,如火如荼……”。
檵木花,学名檵木,又名桎木,金缕梅科、檵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山区。檵木为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小枝被毛;叶片先端尖锐,基部钝;花3至8朵簇生,白色,先于嫩芽或与嫩芽同开;蒴果椭圆,外有毛。
耐旱、耐寒的檵木,有独特的生存智慧。为适应环境,它进化出革质叶片,干旱季节可以锁住水分,减少叶面蒸腾,同时还如披在外层的铠甲,抵御虫咬和病菌入侵。檵木花构造独特,位于短小雄蕊下的子房,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但这样的构造,是为实现自花授粉——檵木花不产花蜜,且开季节昆虫尚不活跃,吸引昆虫传粉概率极低。于是,它“优化”了雄蕊、雌蕊结构,让成熟的花药直接落于雌蕊上,实现授粉,而无需外力。
南方多数地区,春天山野间,映山红和檵木花期重叠,交相辉映。位于西南山区的仁怀,受海拔、日照时间和积温影响,檵木花开的时间,稍早于映山红,常常是此花开罢彼花盛。
我老家檵木甚多,每座山上都有。它们与青冈、松树、映山红、野柿子、油茶树混合生长,但大多还不等长高,就被砍下晒干当柴。年少时,我上山砍柴,却最不喜欢砍檵木。只是偶尔学大人的样子,砍下三两根长枝,反复扭、转,利用它韧性好的特性,以代替捆扎柴禾的绳索。

我不喜砍檵木,有檵木枝韧性强,不易折断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村里几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檵木都是“志树”,让我心有“膈应”。

“志树”,通常是指栽种标志房屋、土地、山林旁,作为标志边界的树木。这种树木被指定或种下后,受到特别保护,禁止砍折、栓养牲畜等,因此更易长得高大、保存年代久远。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树崇拜,很多“志树”随时间推移和树“秀于林”,被赋予独特文化内涵。
凡此种种,让“志树”显得愈发神圣。我小时候胆子小,易把神与鬼怪联想到一起,加上檵木特定的花期,以及村里几棵作为“志树”的檵木都被披红挂彩,大人又常以“志树爬不得”、“折志树要断手断脚、砍志树要生绝症”等教育孩子。因此,我始终与之保持距离。
南方某些地区,几乎每个村都有以香樟、枫香、柏香、檵木等不同品种的“志树”。基于传统规则,人们也常以“志树”为参照物称呼地名,由此衍生出地名专用字“梽”。于是,便有了许多叫“梽山”、“梽木山”的地方。其中,湖南邵阳资江河畔的“梽木山”,因是沪昆、二广高速公路互通枢纽而最有名,但我未去探究这地方的“志树”是否也有檵木。

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檵木在仁怀分布范围有限,野生资源分布在相对较低海拔的山区,如怀阳洞周边地带,伴生植物通常包括金佛山荚蒾、火棘、青冈、杜鹃、山木香、松树等。在我们的调查中,虽偶见树干粗如茶缸者,但尚未发现被奉为神树者。这或许,是因仁怀先民们更喜以栽种名贵高大乔木明确边界有关。

檵木有4个品种,3种分布于中国。我们常见的两种檵木,根据花色和叶色,分别称为白花檵木、红花檵木。怀阳洞等山区分布的野生资源,为白花檵木。该种,农村不再以柴为主要燃料后,仅被少量采挖入药、制作盆景,野外资源迅速恢复。而广种于城镇园林中的红花、红叶者为红花檵木,是檵木的变种,标本产地为湖南和江西交界罗霄山脉中,1935年移植到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公园,现树高5米多。1938年,被林学家叶培忠发现并记录。因园林开发,野外资源已极为罕见,人工繁殖苗出口20多个国家。 
檵木除用于薪柴、园林,全身皆可入药,利用历史悠久。《植物名实图考》称,“捣烂敷刀刺伤,能止血。”197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详细记载了其分布地、特性和药用功效。此外,南方有的地区民间还采摘白花檵木的花,杀青、揉捻后,制作成茶消暑解渴、缓解喉咙干痛等,也有的以其制成香包,放在衣柜中防虫。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