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来源: 小梅访谈  发布时间: 2022-01-20 作者: 管理员

1月14日,农历腊月十二,“贵州大曲•点滴有爱”《村志》项目《陶家寨村志》编纂团队正好碰上鲁班街道赶集,便体验了一把当地村民的“赶街”日常。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鲁班“赶街”一角

鲁班位于仁怀市南部,距中枢城区约17公里,辖区10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130个村民组,其与坛厂、五马、茅坝、茅台接壤,遵仁公路从镇上横穿而过。在中国乡村生活中,隔三岔五总有赶集的习俗,所谓赶集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做赶场,鲁班一带称为“赶街(gāi)”。赶街就是民间贸易活动,人们围绕着商贩店铺走街串巷,对着琳琅满目的物件选择自己所需的商品。一到赶街时间,街上大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时,你可以看到商贩和顾客讨价还价,讲着乡间方言,渲染出一派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活气息,使人感慨良多。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老人与销售的山烟

这里把农历中含有二、五和八数字的日子作为“赶街”天。这天,鲁班镇主干街道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多了平时未曾见到的农作物、当地特色菜品、传统手工制品等。当然,生产生活用品更为齐全、种类更多。除了平时固定的摊位外,集市上出现了更多流动摊位。关于摊位的收费情况不尽相同,固定摊位为每月1800元,流动摊位为一天2元。

据了解,赶街时间是早上9:00至13:00左右结束。赶街的乡民及商贩除了鲁班街道各村社居民,还有周边五马、茅坝甚至后山等乡镇的村民。他们有的用背篓,有的用手提袋装着物品,但更多的是选择用背篓,一个背篓即可装下当天所需出售的物品,背背篓似乎是当地每个前来赶街、或者外出人特有的标配。

虽然“赶街”天人数、车辆较多,但街道井然有序,丝毫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行。商贩们选择街道相对宽敞的地方,将货物摆放有序,供购买者挑选。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地方特色食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农村集贸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与物产。单就鲁班镇集市贸易之地方特色食品看,鲁班霉豆腐,它可谓是当地特色的美食代表,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先用黄豆制作成豆腐,把豆腐切成小块,把水分沥干;再把豆腐放在一个专门的竹架上面,在放置豆腐前先放上一张干净的纱布,把豆腐放上,便拿到专门制作的房子放置,等待其发霉;霉豆腐发霉时间为一周左右,天气越暖和,其霉变的就越快;大致10天左右便可加入辣椒粉、花椒粉、盐和酒进行搅拌,装入瓶中放置几天即可食用。

蕨粑,其特色是在于使用蕨根提炼而成。蕨粑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挖根—洗根—打根—沉淀—晒粉—熬粉。黄粑,黄粑在云贵川等地都深受欢迎,黄粑制作材料主要是:糯米粉、红糖和粽叶。在食用黄粑时可油煎可蒸可烤;吃起来软糯可口。除此之外,广为人们所熟知的鱼腥草,俗称折耳根,在这里也是一道美食,深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衍生出许多吃法。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蕨粑

当然,当地赶集售卖的东西远不止这些,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本地鸭蛋、鹅蛋、鸡蛋、小麦粑、苕皮、生姜、圆萝卜、盐菜、野葱、糯玉米和抓辣椒(当地俗称“抓海椒”)等。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黄粑

当下,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同样波及乡村集市贸易。在鲁班镇上只看到四五家搭棚子卖衣服的摊位,但顾客极少。访谈摊主得知,没有淘宝、拼多多、直播带货等网络经济前,每逢赶场,他们一天能卖几千块,甚至多赶几场,月收入就是几万。但随着网购的出现,她们一天只能卖一千多一点,最差的时候是几百块钱、几十块,有时甚至一件也卖不出去。她们只能把目标放在了小孩和中老年消费群体上,几乎不卖年轻人的衣服。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服装销售摊位

农耕生产生活用具销售,算得上鲁班集市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在一专销店内,在有限的空间内,老板因地制宜将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分门别类的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上。有高粱杆编制而成的扫把和“扫扫”(一种洗锅专用器具,主要将锅内的水扫出来),有藤编而成的娃娃背篼和菜背篼,还有用竹篾片手工编制而成的川背篼、筲箕、团筲、米筛、簸箕、簸簸、竹甑垫等,而木质的用具有中小型甑子、扁担、紦耙、锅架子等,除去这些,还有用棕树外皮缝制的背系、背衫。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用具

在这些特别的生产生活用具中,有的是成套使用的,比如说锅架子和背衫,锅架子实际上是一种背架,专门用来背柴火和草。当人们使用锅架子背柴火时,就需要将背衫先穿于身上,这样就可以避免柴火弄脏衣服,又保证了柴火与脊背接触面的舒适度。

仁怀市鲁班街道的“赶街​”日常

访谈农耕生产生活用具专卖店

透过赶集,感受了乡土人民的淳朴热情,也更让我们懂得了小街小巷里同样蕴含着文化的结晶。通过商贩的交流,把人情世故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生活只是尚可,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平凡又简单的幸福。

 

 

指导: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周永健教授

撰稿: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2020级、2021级硕士生张丽、潘胜燕;民族学2020级、2021级硕士生罗福敏、金红、姜明芳、刘国芬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