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仁怀茅坝 发现清代摩崖造像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3-02-02 作者: 酱香仁怀综合

近日,仁怀市文物部门在茅坝镇境内,发现了一处清代摩崖造像。该处摩崖造像内容,主要以佛教人物为主。

【寻仁迹】仁怀茅坝 发现清代摩崖造像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茅坝镇石良村团结组,凿刻于出水洞洞口崖壁上,坐南朝北,距离地面1.4米,共有人物造像15尊。其中,中部最高的为手捧净瓶、持柳枝的观音菩萨,高66厘米。两侧,分别各有6尊不同的宗教人物,高度在26至28厘米之间。

整个摩崖造像线条粗狂,采用了圆雕、浮雕两种技法,且着有彩绘。不过,右面的6尊造像仅完成了初步形状,并未呈现出人物面部、肢体等。

洞内崖壁扇面文字、碑刻文字显示,这些摩崖造像,建造于清代咸丰年间。主持凿刻者,是当地人姜维胜、姜维浩、姜维璜、姜维普。但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太平军入境影响,工程被迫停工并废弃。

在赤水河流域,迄今已发现的不同时代摩崖造像,总数不超过10处。其中,名气较大的主要有习水三岔河望仙台石窟、赤水葫市摩崖造像等。而在仁怀市境内,这是首次发现摩崖造像。

【寻仁迹】仁怀茅坝 发现清代摩崖造像

酱香仁怀编辑部梳理发现:这些摩崖石刻,均雕刻于当时的水、陆交通大道旁的崖壁上,时间大致为明清时期,其中旁清代略多。人物造型方面,除习水三岔河望仙台是以袁锦道夫妇像为主体,其余均为宗教人物。在凿刻风格上,受巴蜀影响较大,多数线条粗狂,且以植物颜料进行彩绘。

小编认为,赤水河流域的茅坝出水洞等同时期摩崖造像,集中反映了明清以来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以赤水河航道疏浚为起点,新开辟的通道,使得黔北川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在大山深处形成新的区域性中心。同时,国家在川黔两省推行的盐业新政策等,促使茅台、鸭溪、打鼓等重点商贸集镇的形成,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人们对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