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24-09-06 作者: 管理员
大山寨组位于仁怀市学孔镇荔枝坪村,处于大山寨——四仑山段,因山顶一座清代营盘而得名。这座见证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仁怀社会状况的营盘,现已被灌木荒草覆盖,只留下残垣和故事。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山寨

《续遵义府志》记载:“大山寨,在北大七甲,距城一百五十里”,“山最高峰,为大里群山之主,可遥望数百里。”而《仁怀县志》载:大山寨现今距中枢城东北17公里,林阁乡荔枝坪村与银水乡小箐村交界处,海拔1533米,山顶上建有石围墙和房舍。
清代,遵义府“北大七甲”,是指位于遵义城北大溪里部分地域,即今天的三合、火石、茅台、高大坪、学孔等镇部分地区。民国四年(1915年),由时遵义县划仁怀管辖。而据《续遵义府志》所载建寨时间,与仁怀县城为杨龙喜、舒光富所帅起义军“训字营”占领后改名“新开县”时期吻合。
一峰高耸的大山寨,被丰茂的灌木和草丛所覆盖,只能隐约看见寨墙痕迹。残存寨墙宽约1米,高约3米,三面绝壁,一面缓坡。站在顶部寨墙上远眺,可见稠迭连绵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以及繁忙的茅台机场跑道。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由于植被太过密集,我们无法一睹寨内状况,只能从当地人的描述中略知格局:寨墙总长约千米,为不规则石料砌成,留有约3至4处炮台。原有四条小路可通大山寨顶峰,其中一条位于缓坡,入口处似有瓮城存在。寨内平地上,曾建有数栋房屋,屋后大石板下有水井,有宽大的排水沟及垮沟石板桥。
“寨”(或“砦”),曾作为国家军队最基层军营存在,后逐渐成为地方治安而所建营盘的称谓,或是对周边有围墙、栅栏的村子称谓。仁怀市境内,较早的“寨”(或“砦”),主要有赤水河边的陶洪寨等。大山寨、公安寨等,大量清代以来修建的“寨”,多是由地方政府倡导,以乡绅、团首为主发起或出资修建的营盘,主要用于防御义军、土匪等。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大山寨残存寨墙

《续遵义府志》称,大山寨系“同治四年(1865年)乡民陈映华倡筑”。据称,陈映华是高大坪小箐村人,其房屋及田产均在大山寨脚下山谷中。有人推测,陈映华与大坝团首陈家为同族。而清代至民国初期,陈氏家族先后各自管辖范围内,修建了多处同类营盘,如大山寨、名扬寨、武安寨、马鞍营、簸箕坝寨等。
据当地村民说,大山寨被称为“公寨”。大山寨不远处,在石抗坝附近,还有一座“母寨”,也被称呼为大山寨,据称为刘姓家族所建。
两寨虽地处不同山峰,直线相距十余里,但若非浓雾阴雨,相互可见。这种营盘布局,是仁怀清代营盘的特征,利于相互救援,即一寨告急,可通过释放烟火、鸣炮等方式,向周边营寨发出信号,并得到及时增援,体现了冷热兵器混用时代的军事防御思想,以及山区人民群众的山地生存智慧。对于这种营寨间的救援作用,《续遵义府志》多有记载,如同治三年某日,大坝名扬寨陈文英率“猫猫兵”夜救亭子坝。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大山寨的“母寨”

 
大山寨所在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华山松树。这片松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用木棍戳窝点播的,现在成为赤水河重要的生态屏障。林地间,生长着成片的玉簪花、零星金刚藤、百合,以及沙参(泡参)等中药材,还有灌木丛中被称为“鸡拐棍”的植物。
大山寨组是一个“长寿村”。40多户、100多人的村民组里,80岁以上的10多位老人中,90岁高龄的有3位,年龄最大97岁。其中两位凤携鸳和的夫妻,是91岁的严先进老人与95岁的老伴萧梦珍,虽年岁已高,但步伐稳健、耳聪目明。
严先进家族,是最早一批搬迁至大山寨的住户。据称,清末年间,以木工为生的祖父等人,从今天的习水县图书坝一带,一路谋生至仁怀尧坝,后又搬迁至大山寨,成为佃农,开荒种地。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严先进与老伴萧梦珍

 
严先进十几岁时,到了挖沙参的季节,会登上大山寨,在残垣断壁中挖取,以补贴家用。那时候,城墙尚未被植被完全覆盖,还能看到墙上的射击孔、炮台等。在山顶房屋废墟中,他挖出了煤灰、残瓦,还发现有因霉变而粘连成块的大米、玉米、豆子等。
曾在大山寨挖出物品的,还有其他村民,并引发惨案。民国末期,有村民在大山寨采药时,挖到了残损的梭镖等兵器,便认为寨内曾驻有军营。不想,“军营”的说法,却被讹传为“金银”,并被周边匪棚的匪首得知。仁怀解放前夕某夜,匪首带着人闯入村里抢劫,团结的村民们在周边协助下,打伤并赶跑土匪,但由此与土匪结怨。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匪再次纠集,进村抢劫寻仇,严先进的祖父被土匪头目所杀,还有一位亲人受伤。1951年,正在剿匪的人民解放军,捣毁了这支土匪,抓获匪首李某。当年,严先进亲眼目睹李某及其余10多名作恶多端的土匪,被押至银水附近枪决。
【寻仁迹】学孔大山寨今昔

 

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提往事,老人眼角湿润,反复说“共产党好,解放军好”,“是共产党、解放军为我家报了仇、血了恨,让我们翻了身”。
回首古时岁月,先民凭借大自然的天险,不惧千辛万苦,时刻守护自己家园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今,那些地方遗留下来的巨岩碎砾、残垣断壁,无不在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或平和,或喧嚣。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