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发布 >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来源: 酱香仁怀  发布时间: 2023-10-26 作者: 黄黔华

仁怀市与金沙县交界处,有一条穿行峡谷间的青菜河,它发源于仁怀最高峰芦竹山。

60多年前,人们爬上悬崖峭壁,试图炸石断河,修建青菜河水库。尔后,又耗时40多年,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拦河筑坝、百米悬崖上开渠,为仁怀南部众多严重缺水山区引来甘泉,解决约7万人饮水问题,灌溉面积1.4万余亩。

群山中的青菜河水库,蜿蜒于仁怀南部山区的200公里水渠,是仁怀人民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拼命干,用勤劳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一 

从后山苗族布依族乡驻地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小心翼翼在山坡上盘旋半个小时,方能抵达青菜河水库大坝。
大坝两岸,山高入云,峭壁如削。一泓碧水,倒映着山影,水鸟游过,在水面激出层层涟漪。
来自茅坝镇的刘国成,龙井镇的陈光禄,是青菜河水库的管理员。他们已经在这里工作超过30年,平时每天的任务,是打捞水库中的漂浮物,巡视库区安全。主汛期或枯水季,还要根据调度指令,及时开闸泄洪或调节出水流量。
青山秀水,是旁人眼里的人间仙境。而数十年如一日的山中生活,却枯燥无比。“但比起老辈人的付出,比起修水库、修水渠伤亡的人,我已经很幸福了。”刘国成说。
刘国成第一次到青菜河水利工程现场才14岁。“水库还没修好,我是来给在工地施工的父亲送东西。”他说,来水库的第二天是1月1日,“这个时候,我才晓得新年第一天叫‘元旦”。
实际上,刘国成去工地给父亲送东西时,青菜河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已近20年。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青菜河峡谷

 
1957年,当时的茅坝区委、区公所与茅坝、龙井、立英、九仓、小湾、后山、两河、哑塘等9个公社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并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后,向仁怀县委、县政府提出修建青菜河水利工程的请求。
按照最初的选址,青菜河水利工程大坝地址,位于现坝址下游的天生桥河段,计划坝高50米,修建渠道11.5公里,再在渠道沿线修建3座“结瓜水库”和10座小山塘。但后来经过遵义地区及贵州省水利部门勘察后,决定将大坝地址上移至现址,并将其作为“定向爆破筑坝”的科学实验项目。
“定向爆破筑坝”,通俗说,就是通过爆破两侧山体,直接利用崩塌土石方堵塞河道,修筑水库大坝。这一方案,是由铁道部川黔铁路建设工程师刘德付现场勘察论证后,基于坝址位于崇山峻岭中,无路可通,材料运送成本高等现实条件提出。
1959年11月14日,青菜河水利工程开工建设。首先开建的,是总干渠,以及开挖引水隧洞和用于填充爆破山体炸药的洞室。根据设计,工程施工人员要先在悬崖上开凿出总长度300米的10个洞室,再装入229.7吨炸药,炸岩15.85万方,抛掷6.3万方,作为大坝所需用石。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岩壁上残留的炮眼
 
“这个工程先修的是渠道,后来才修大坝。而且,大坝附近几公里内的干渠施工,不能爆破作业,只能一锤一锤地敲凿石头。”说,自己成年后到了工地,才知这是为防止反复爆破产生的震波危及未来大坝基础安全。

茅坝、九仓、龙井、后山等地,原来均属于茅坝区管辖,也是仁怀的粮食主产区。但是,当时由于山体切割,缺水严重,很多即便是坝区的良田沃土,也只能种杂粮,种水稻的不多,导致粮食不足和贫困。
人们编的顺口溜,是当地的缺水、贫困的真实写照:“渴饮龙塘冷水,饥餐小米苦荞,松添一碗红花,不如油煎青菜”。而这段顺口溜里面的龙塘、冷水、小米(市)、苦荞(寨)、一碗(井)、红花(岭)、油煎(尖山)、青菜(坳),都是地名。
青菜河水利工程开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从区公所到公社,再到生产大队、生产队,人们自带粮食和工具,翻山越岭赶往指定工点,在深山中搭建起窝棚,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资料显示,这段时间,9个公社参加建设的村民,18公里总干渠工地上,每天超过4300人,其中男性2700多人,女性1400多人。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二层岩上的总干渠 
 
“二层岩、油槽箐,猴子爬不进,谁想修沟渠,除非送老命。”当地民间流传的另一段民谣,这样描述18公里总干渠经过地段的艰险。
这些地方,绝大多数崖壁高约400米,而青菜河水利工程的总干渠,必须从崖壁腰部穿过。从每个公社抽调来的村民,组成了“尖兵班”,用箩筐、绳索、白布,吊着人放到悬崖绝壁上打炮眼、放炮炸岩。在油槽箐施工时,九仓公社的涂在芹等18位女青年,主动请战,加入“尖兵班”,与3位男青年耗时150天,在“举头望天头欲掉,低头看河骨已散”的悬崖上,开凿出一条可供人通行的栈道,使得大队人马才得以进入作业。
青菜河水利工程,是一个典型的“三边工程”,即一边勘测、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期间,设计方案多次调整。同时,也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和资金保障等原因,几上几下。
1960年8月,在“以粮保钢,增产节约”运动中,青菜河水利工程暂停施工。而此时,已完成总干渠石方17.3万方,土方4.3万方;引水渠道掘进99米;已开挖的4个药室每个宽3至4米,长30至40米。
曾在茅坝区任职的赵先安回忆,事实上这次只是停止施工,相关的其他工作并未停下。“区委、区公所和县水利部门紧密配合,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勘测、设计、呈报资料,争取省和地区立项。”他如此写道。

1965年9月,经过努力争取,工程复工。尽管正处于农忙季节,每天在工地上作业的村民,也没有低于过600人。到了农闲时节,更是多达2000余人,还有突击队,重点是抢修进坝公路,拦河引水、总干渠,重修上次建成后崩塌的渠段等。至1970年,由青菜坳至水库坝址的公路修通,青菜河至青菜坳18公里总干渠打通,天门垭隧道打通。
1971年初,青菜河水利工程开始筑坝,东、西干渠及支渠全部开建。到年底,全线每天上工人数超过4000人。而此时,鉴于原设计大坝汛期坝顶无法泄洪,大坝类型被调整为重力坝,坝型标准提高,且新增了一座坝后发电站。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青菜河水库
 
刘国成、陈光禄的父辈,此时都在工地上奋战。
“那个时候,人们抱定了不修好水库、水渠绝不回的准备。”刘国成说,龙井公社还派出了后勤人员,在水库附近的山坡地上,开垦出玉米地、菜地,种玉米和白菜、莲花白,养猪、养鸡,以保障本公社的参建村民生活供给,有时候还把多余的肉、菜送到指挥部,分配给其他公社参建工队。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人们除了挑灯夜战,连续8年大年三十都奋战在工地,还想出了许多新办法。比如,通过在两山之间架设滑丝,凌空吊运重物;利用高差,修建滑轨,快速运送材料;设计出挖土、刨石的两用锄头;采用投掷火把等方式,加快隧洞排烟;利用硝酸铵、谷糠等制作土炸药,解决爆破材料不足等。
因为青菜河水利工程复工,大山深处边变得热闹起来。“听说有了医院,还有电影院,每个星期要放一场电影。”陈光禄说,学习铁人王进喜的电影,也在这里上映过。

这期间,许多干部和群众因此负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59年12月25日晚,后山公社年仅20岁的女青年,在招呼同伴撤退时,被脚下的钢钎绊倒,坠下悬崖死亡;12月31日,一位名叫曾宪布的村民,在高家岩段施工时,因天雨路滑,坠崖摔成重伤,三天后在医院去世;1960年1月8日,村民朱占国在高家岩作业时,被落石击中头部死亡;1965年9月27日,茅坝公社武装部部长陈国治在油槽箐施工现场被坠落的悬石砸死;11月10,参建村民陈光华在油槽箐点炮后,返回躲避途中,被悬石击中身亡;1966年6月19日,二层岩悬石滚落,将正在作业的村民陈国超砸下悬崖;1972年夏季,14位村民在二层岩施工现场就餐时,脚下的岩石发生崩塌,他们随之滚落200多米深的山崖……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仁怀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终于在峡谷之中,修建起库容量700万立方米的青菜河水库,成为仁怀南部山区人民的大水缸。

1976年3月,青菜河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刘国成清楚地记得,下闸这天,指挥部给每位参建大坝的人,发放了一块肥皂、一对电池、四两肉的购买票证。“尽管自己还是要掏钱去买这些东西,但在那个年代,能领到这些票证,是十分令人羡慕的福利了。”他说。
水库下闸后,发生的一件趣事让陈光禄至今记忆犹新——
考虑到水库下闸后运输材料,一位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在水库坝区工地上,用水泥造了一艘载重5吨的船。可是,水库下闸后,眼看水就要淹过船帮了,船却在原位纹丝不动。
难道是自己计算有误?技术人员急得满头大汗。
其时,省内所有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要首先满足乌江渡水电站工地。1975年开始,青菜河水电站水利工程上,水泥供给十分紧张。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仁怀县拨出资金,并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和群众,用7个月时间,在茅坝二号弯抢建了一座年产3000吨的水泥厂,以及在五马河孟家桥河段,建起一座装机250千瓦的水电站,向水泥厂供电。
陈光禄说,这艘船如果真浮不起来,按当时环境,这位技术人员完全有可能被戴上“破坏革命生产”的大帽子。
顾不得河水冰冷刺骨,技术员跳进水中找原因,结果发现是由于造船时渗到底部的水泥砂浆,与地面部分粘连所致。于是,他赶忙招呼大家,用钢钎、棍棒使劲撬动,分离船底与岩石的粘连,终于让船浮了起来。
这艘水泥船,后来一直作为工作船,在水位逐渐升高的库区穿梭,转运工程材料,也运送龙井公社后勤人员种在山上的粮食、蔬菜。直到多年后,它在一次超载运送木材过程中,遇到暴风雨泊岸避险时沉没。
“现在,枯水期时,还能看到它高高翘起的船头。”陈光禄说,如果能打捞起来,送到博物馆去,它一定会吸引很多人。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1977年10月,青菜河水库坝后水电站建成发电。

青菜河水库下闸蓄水后,蓄水状况良好。清澈的青菜河水,沿着开凿在悬崖峭壁上的100多公里总干渠、东西干渠和众多支渠,翻山越岭,向沿线茅坝、小湾、两河等公社供水,使得8400多亩稻田得到灌溉。
但是,因为地形条件复杂,资金和材料供应不足等,青菜河水利工程还有大量工程待建。而且,已投入使用的部分,也出现严重的渗漏等问题,导致已受益的8400多亩稻田,有1400多亩灌溉不保证。
因此,青菜河水利工程续建工程的报告,再次被送到遵义地区、贵州省水利部门,甚至贵州省人大会议上。
今天的黎明村,因为干旱严重,曾有“灶孔”之说。据称,有人曾以当地的仙人洞、仙人搁石景点,写过一个上联:仙人洞仙人搁石纵有仙人也难降黎明灶孔之温。

早先,仁怀县相关领导调研时,曾打算实施工程,修建提灌站,从黎明河提水灌溉,但由于投入巨大,未能遂愿。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青菜河水利工程的渠道,也要修到这里。但水渠穿山的黎明隧道,是一块“硬骨头”,由于设备和经费原因,直到1987年仍未打通。时任青菜河水库续建配套工程指挥长的赵先安,有感上联和群众修渠干劲,写了下联:五里坡五里支渠虽无五里却可变古镇贫困之貌。
赵先安在回忆文章中说,这个下联,起到了黎明群众抢修黎明隧道到五里坡红旗支渠、加快掘进黎明隧道的动员作用。1989年,黎明隧道终于打通,接着又从隧道口,修建了4公里多长的支渠到五里坡,从而使得黎明、望龙坪、贾角山3个村的1000多亩田土得到灌溉。

经过1986年至1996年省、地、县三级多次增加投资,整个工程主体建设基本完成。不过,因为资金不足,青菜河水利工程原设计的部分项目没有实施。比如,修建提灌站,从水库提水到后山乡灌溉6000亩田土;西干渠仅修至仁和寨,没有修建到原设计的鸽儿坳等。

尽管如此,持续了40多年的青菜河水利工程,仍然产生了巨大作用。工程陆续投用后,能够灌溉14900亩稻田,为7万余人提供饮水。同时,为保持库区水土,不但划定了禁伐区,还开展了大规模人工造林活动,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配套修建的两座水电站、一座水泥厂,以及后来为综合利用增修张家屯水电站等,为仁怀南部山区及毗邻的金沙县部分乡镇照明和基本建设,提供了支持。

【寻仁迹】青菜河水利工程 引得云天甘泉来

如今,随着出于环境保护需要,当年修建的水泥厂、水电站先后关停和拆除,但青菜河水利工程仍持续不断为仁怀南部山区供水。而人们顽强与恶劣自然条件斗争的精神,正成为激励后人奋发向前,推动仁怀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更多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音画酱香